按照來源的不同,面源污染可分為農業面源污染和城市面源污染等,其中農業面源污染是指農業生產過程中由于化肥、農藥、地膜等不合理使用,以及畜禽水產養殖廢棄物、農作物秸稈等處理不及時或不當,所產生的氮、磷、有機質等營養物質,在降雨和地形的共同驅動下,以地表、地下徑流和土壤侵蝕為載體,在土壤中過量累積或進入受納水體,對生態環境造成的污染。
農業面源污染具有四個特點:一,分散性。農業面源污染來源分散、多樣,地理邊界和位置難以識別和確定,無法開展有效的監測。二,不確定性。農業面源污染的發生受自然地理條件、水文氣候特征等因素影響,污染物向土壤和受納水體的運移呈現時間上的隨機性和空間上的不確定性全自動氮吹儀。三,滯后性。農業生產殘留的氮、磷等營養元素通常會在土壤中累積,并緩慢的向外環境釋放,對受納水體環境質量的影響存在滯后性。四,雙重性。農業面源污染物以氮、磷營養物質為主,利用好了有利于農業生產,只有進入受納水體或在土壤中過量累積的才是污染物。
這些特點使得常規生態環境管理模式難以滿足農業面源污染監測工作需要,對治理模式、監測體系、監管方式提出更高的要求。全自動氮吹儀
2021年3月23日,生態環境部、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了《農業面源污染治理與監督指導實施方案(試行)》(以下簡稱《實施方案》),明確了“十四五”至2035年,我國農業面源污染防治的總體要求、工作目標和主要任務等,對監督指導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工作作出部署安排。